欢迎来到 餐饮舆情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餐饮发展 > 正文

援非一次,受益一生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11-18

  有一份友谊,跨越了一个甲子的时光,历久弥坚,源远流长。

  有一颗种子,经过几代人的精心灌溉,在非洲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1963年4月,13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抵达阿尔及利亚,拉开了中国援非医疗的序幕,种下了中非情比金坚的友谊种子。在中国医疗援外工作开展的第61个年头,江西援外医疗工作的第51个年头,在遥远的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的故事正在被当地患者口口相传,他就是江西省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骨科专家—朱述浪。作为中国(江西)第19批援乍得医疗队队员、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在异国他乡,用他的实际行动,继续践行援外医疗队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

  

  2023年12月28日,初到乍得第三天,新老医疗队还在交接,朱述浪就到骨科开展了第一例手术——一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他以娴熟的技术成功地完成了手术, 手术结束时赢得了手术室全体人员长时间的掌声,经过后期随访病人康复良好。

  由于乍得的医疗设备、药品均十分匮乏,一些复杂手术无法在当地安全完成。2024年4月中旬,一位中国籍工人因外伤导致手指不全离断,朱述浪立即赶去现场了解病情,因当地医院没有断指再植手术的设备条件,只能行残端包埋手术,这样会导致患者永久残疾。朱述浪当机立断建议患者回国手术治疗,他亲自指导患者科学地保护离断不全手指,确保了20小时安全转运回国,最终在国内某医院经过7个多小时手术,患者成功地保全了离断手指。近期,一位因为车祸导致髋部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及时手术治疗,但当地医院缺乏进行微创手术的必备设备,而且转运风险很大,经病人及家属充分沟通,在当地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朱述浪正在着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诊疗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

  

  乍得的交通很不发达,许多患者来中乍友谊医院看病只能靠步行,有时候来到医院,需要等待几个小时才能见到中国医生,朱述浪在深受感动同时也有些心酸:“当我给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之后,得到他们的认可,他们会以各种方式表达感谢之情,我庆幸我是中国医生,能帮助他们”。由于乍得的医学教育也非常落后,导致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朱述浪时常思考如何为乍得培养一支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医疗队伍,他经常在日常门诊工作、病房查房和手术过程等实践中身体力行,通过建立微信群平台,将各种规范手册翻译成法语向当地医护人员传授骨科疾病的诊疗规范、诊疗理念、技术要点。到达乍得四个多月以来,朱述浪已完成手术110余台,门诊量近500人次。
“援非一次,无悔一生。”到目前为止,第19批援乍得医疗队在乍得的工作还剩下8个月时间,朱述浪医生说会继续努力,迎接更多更大的挑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当好民间外交官。

  


原文链接:http://hc.jiangxi.gov.cn/art/2024/5/11/art_38097_48748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