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让都巴当影像医生
作者:佚名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委员会 时间:2024-11-18
来到让都巴即将满九个月,身为影像医生的我,已经累计值班八十多天,早已完全适应和融入了当地医院的工作和生活。直到现在,我还清晰记得自己第一次上班的状态,心里的紧张,操作的不熟,甚至编辑报告的页面也总是出错,自勉一定要“忙而不乱”。那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也是我的第一个夜班,凌晨做完一个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后,便与家人好友隔空祝贺新年,直到天亮。
在让都巴当影像医生,从开始的紧张感,到后来的新鲜感,再到现在的按部就班,我经历了与国内完全不一样体验。首先,这里的影像医生太少,并且还相当不固定,包括我在内,最多的时候有四个医生,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个,相比之下,科室技师却有三十多人,还有几名护士,医技护人员比例严重失调。其次,医生不仅要完成影像诊断,还要做超声,并且不像国内那样有专门的报告人员,这里检查和报告都是医生一个人完成,因为只有一个医生上班,所以在所难免要在超声、CT之间穿梭,有时候需要下科室做床旁超声,一上班就是“一人多岗”的状态。再次,影像科医生经常需要提供建议或作出决定,病人是否需要接受相关检查,是否需要增强等等,涉及较强的专业性,必须客观严谨地充分了解病情并进行全面评估。最后,可能是因为国情和医疗制度的差异,影像科医生有权接受或拒绝为病人实施某些检查。还有夜间外地转诊的病人,我多次接到过临床医生的电话,对方会说明患者的情况,需要做急诊CT检查,如果同意的话就安排转送,并且医院的值班人员还会再次沟通确认。每次遇到类似的紧急情况,我都会毫不犹豫同意安排检查,时刻告诫自己必须牢牢坚守职业道德和敬佑生命的安全底线。最近一次晚班,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名达巴卡(Dabaka,突尼斯西北部的海滨城市)的病人需要转诊来做CT,到达让都巴大区医院已经是凌晨两点多,CT诊断右侧基底节出血并破入脑室,出血量大,病情危重,诊断结果为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时令已过秋分,援突任务进入了百天倒计时,回家的脚步日渐临近,激活了那份归家的心切。纵然影像医生的工作量大,但责任更大,我不敢有丝毫懈怠,牢记使命,保持良好的状态,铆足干劲完成剩下的工作任务。
原文链接:http://hc.jiangxi.gov.cn/art/2024/9/24/art_38097_501598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援非日记:秋收与秋种